搭車暈車、熬夜頭暈真的很不舒服對吧?其實我們身體自帶好幾個超實用的止暈穴位,學會按壓這些穴位就能快速緩解不適感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台灣人最常用的止暈妙招,下次頭暈時不用急著吃藥,先試試這些穴位按摩法吧!
首先是最有名的「內關穴」,這個穴位真的超神奇!位置在手腕橫紋往下三指寬的地方,兩條筋中間的凹陷處。我自己搭遊覽車必按這個點,用拇指按壓5-10分鐘,會感覺有股酸脹感,暈車症狀就會慢慢減輕。特別是容易暈船的朋友,上船前半小時先按壓效果更好喔!
再來是頭部的「百會穴」,這個穴位在頭頂正中央,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。按摩時可以用中指輕輕畫圈按壓,對熬夜後頭昏腦脹特別有效。記得有次加班到凌晨,頭痛到快炸開,按了百會穴5分鐘就舒服很多,比喝咖啡還管用呢!
最後要介紹耳後的「風池穴」,位置在耳垂後方,髮際線的凹陷處。這個穴位對突然起身的頭暈超有用,我阿嬤都教我們用食指和中指同時按壓兩邊風池穴,每次按個3分鐘就能改善。特別是貧血容易頭暈的人,平常多按這個穴位可以預防喔!
穴位名稱 | 位置 | 按壓方式 | 適用情況 |
---|---|---|---|
內關穴 | 手腕橫紋下三指 | 拇指深按5-10分鐘 | 暈車、暈船 |
百會穴 | 頭頂正中央 | 中指畫圈按壓 | 熬夜頭暈 |
風池穴 | 耳後髮際凹陷處 | 雙指同時按壓3分鐘 | 突然起身頭暈 |
除了按穴位,也要注意按壓力道要適中,太輕沒效果,太重反而會不舒服。孕婦和血壓不穩的人要特別小心,最好先諮詢中醫師。我自己隨身都會帶個按摩棒,在辦公室或車上隨時都能按,比吃暈車藥方便多了,而且完全沒有副作用呢!
暈車真的超痛苦!每次出遊都要擔心會不會暈車掃興,今天就要來分享「暈車族必學!5個超有效止暈穴位按摩法」,這些都是中醫師推薦、我自己親測有效的穴位按摩技巧,下次搭車前記得按一按,讓你的旅途更舒服~
首先是最經典的「內關穴」,位置在手腕內側橫紋下方三指寬處,用大拇指按壓會有酸脹感。這個穴位超級神奇,我每次搭客運前按個3分鐘,整趟車程都沒事!記得要左右手交替按,力道適中就好不要太用力。
再來是「合谷穴」,就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虎口位置。這個穴位不只止暈還能緩解頭痛,我習慣用指甲輕輕掐住旋轉按摩,效果特別好。搭長途車的時候可以每隔一小時按一次,預防勝於治療嘛!
穴位名稱 | 位置 | 按摩方式 | 效果 |
---|---|---|---|
內關穴 | 手腕內側橫紋下三指 | 大拇指按壓3分鐘 | 預防暈車 |
合谷穴 | 拇指食指間虎口 | 掐住旋轉按摩 | 止暈+緩解頭痛 |
風池穴 | 後頸髮際凹陷處 | 兩手拇指同時按揉 | 改善頭暈 |
百會穴 | 頭頂正中央 | 輕拍或按壓 | 提神醒腦 |
足三里 | 膝蓋下四指外側 | 用力按壓 | 調節腸胃 |
「風池穴」在後頸部髮際線的凹陷處,兩手拇指同時按揉特別舒服。這個穴位對那種天旋地轉的暈眩感特別有效,我上次坐船暈到不行,按摩風池穴後馬上好很多。記得要坐直身體再按效果更好喔!
「百會穴」在頭頂正中央,是提神醒腦的重要穴位。我發現輕拍百會穴比按壓更有效,而且隨時隨地都能做,開車的家人如果精神不濟也可以試試看。這個穴位對暈車引起的疲倦感特別有用!
最後是「足三里」,位置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四指寬處。這個穴位雖然在腳上但止暈效果一流,還能調節腸胃功能。我通常會用比較大的力道按壓,雖然有點痛但效果真的沒話說,長途旅行前按一按超有用!
什麼時候按最有效?止暈穴位黃金時機大公開
暈車暈船真的超惱人!每次出門玩都要擔心這個問題,其實按對穴位真的能緩解不適,但你知道按壓的黃金時機才是關鍵嗎?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止暈穴位,還有最重要的「什麼時候按最有效」的小撇步,讓你下次出遊不再怕頭暈想吐啦~
首先,預防勝於治療!如果你知道自己容易暈車,最好在出發前30分鐘就先按壓這些穴位,讓身體先適應。如果是突然覺得不舒服,也可以在症狀剛出現時趕快按,效果會比等到很暈才按來得好喔!
穴位名稱 | 位置 | 最佳按壓時機 | 按壓方式 |
---|---|---|---|
內關穴 | 手腕橫紋下三指寬處 | 出發前30分鐘/剛開始暈時 | 用拇指按壓5秒,休息2秒,重複3-5分鐘 |
合谷穴 | 拇指和食指骨頭交接凹陷處 | 感覺噁心時 | 深按並畫圈按摩,左右手各2分鐘 |
風池穴 | 後頸髮際線兩側凹陷處 | 頭脹痛時 | 用指尖向上推按,持續1-2分鐘 |
另外要提醒大家,按壓的力道要適中,不要太輕沒感覺,也不要按到痛到皺眉頭。如果是長途旅行,可以隨身帶個薄荷油或萬金油,搭配穴位按摩效果更好。記得按的時候要放鬆心情,深呼吸效果會更明顯喔!
最後分享一個小秘訣:如果是在車上或船上,盡量選擇靠窗的位置,讓眼睛能看到遠方的固定點,搭配穴位按摩,真的會差很多!下次出門前不妨試試看這些方法,說不定就能告別暈車的困擾了~
為什麼按這裡能止暈?中醫師解析穴位原理
每次頭暈目眩的時候,長輩總會叫我們按壓手腕內側的「內關穴」,到底為什麼按這裡能止暈?中醫師表示這跟經絡氣血運行有關。其實我們身體有很多神奇的穴位,按壓特定位置就能緩解不適,這可不是什麼魔法,而是中醫流傳千年的智慧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止暈穴位的原理,下次頭暈時就知道該怎麼自救啦!
中醫認為頭暈多半跟「氣血不暢」或「肝陽上亢」有關,這時候刺激特定穴位可以幫助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。像是最常用的內關穴,位於手腕橫紋下三指寬的位置,按壓時會有明顯酸脹感。這個穴位屬於心包經,按壓能寧心安神、和胃降逆,對於暈車、暈船特別有效。另外還有頭頂的百會穴、耳後的風池穴,都是常見的止暈要穴。
穴位名稱 | 位置 | 適用症狀 | 按壓方式 |
---|---|---|---|
內關穴 | 手腕橫紋下三指寬處 | 暈車、暈船、噁心嘔吐 | 拇指按壓10-15秒 |
百會穴 | 頭頂正中線 | 頭暈目眩、精神不濟 | 指尖輕揉或輕叩 |
風池穴 | 耳後髮際凹陷處 | 頸椎不適引起的頭暈、頭痛 | 拇指與食指捏揉 |
除了知道穴位位置,按壓手法也很重要。中醫師建議要用指腹垂直按壓,力道以「有酸脹感但不疼痛」為原則,每個穴位按壓10-15秒,左右交替進行。如果是暈車當下,可以加強內關穴的按壓頻率,搭配深呼吸效果更好。平常容易頭暈的人,也可以每天按摩這些穴位當作保養,幫助氣血循環順暢。
有些人可能會好奇,為什麼按壓手腕或頭部的穴位能止暈?這就跟中醫的「經絡系統」概念有關。經絡就像身體的交通網絡,連接各個臟腑器官,當氣血在經絡中運行不順,就會出現各種不適。透過刺激穴位,就像在塞車路段開通替代道路,讓氣血重新流通,不適感自然就會減輕。現代研究也發現,按壓穴位能刺激神經傳導,調節自律神經系統,這可能就是止暈的科學解釋。